29 ●April ● 2019 上海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化工生产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关于“化工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的路径和策略”问题,之前已经做过探讨,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结合工智道系统在众多化工生产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施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信息化系统和生产管理工作有效融合,保障信息化系统在企业落地生根。
基础数据整理和录入
在各个企业的实施过程中,不管管理多先进,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先天存在的数据断层、专业之间的隔阂等情况,各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数字化工厂的数据初始化也是一个实施方和企业共同梳理管理流程、信息归集和汇总数据清理过程,数据初始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
管理制度规范和固化
信息化系统上线前,企业的管理制度标准往往高于实际,在实际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人和人、部门和部门、装置和装置之间往往还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出现执行偏差、标准异化等问题,出现形似神非的情况,但此类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下很难表现出来。工智道数字化工厂建设的第二步就是要逐步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固化到信息化系统内,让不同的人员在处理同样的业务时,能够自动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用流程来管人理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数据挖掘与利用
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字化企业具备了数据全局共享、业务全程透明的特征,基于传统的纸质的各种数据得到了综合的高效利用,员工日常工作通过系统设定好的模板和流程进行,相关的数据自然实现标准化和结构化,实际业务的过程信息汇集到企业的数据中心,自动关联到安全、设备等各专业的管理台账,节省了技术管理人员耗费在数据搜集归类上的大量精力,并使企业能够更高效的完成实时、全面、系统的数据挖掘和利用。提高了人和系统的紧密结合程度。
体系构建
依赖于工智道数字化工厂的顶层设计,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打通,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上线运行,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接入工智道系统后,企业自然而然完成了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标准落地。避免出现标准体系建设和实际生产工作油水分离的情况。
1.熟悉化工生产相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首先要满足国家、地方的法规和标准,同时,要能够根据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灵活调整。
2.具有化工生产管理经验和软件开发能力
软件只是工具,实际的精髓在于融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思想。这就要求产品设计人员要深入了解化工生产管理,能够理解企业需求,和研发人员一起完成生产管理工作的软件实现。
3.具备快速迭代和响应能力
当前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工作还处于探索期,软件功能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迭代升级,以便更好地融入用户的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于现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快速响应,提高用户满意度。
总结
化工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们一直在持续努力,不断进步,也希望工智道系统能持续融入更多行业经验,不断优化提升,真正能切实地和实际生产管理工作相融合,在企业实现落地生根。